附近一百元约-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,400元3小时快餐,真人同城炮约qq群

清明习俗
2020-03-30 15:59:10          编辑:周媛 | 作者:聂鑫森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6376

 踏青


  古人在春季郊游,称之为踏青。


  但在唐代,踏青节是上已这一天,即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,“上已赐宴曲江,都人于江头禊饮,践踏青草,谓之踏履”(《秦中岁时记》)。也有说踏青节就是清明这一天,“(清明时节)提壶偕友,郊外踏青,折柳攀花,街如软绣”(《如梦录》)。宋代苏辙在诗序中说:“正月八日,士女相与嬉游,谓之踏青?!薄端昊屠銎住啡衔骸岸露?,踏青节也?!薄独∈我恰吩蛩担骸叭氯丈咸で嘈??!闭庑┤兆?,指的皆是农历。虽然踏青节的具体日子各异,但这个日子处于春季则是无疑的了。

踏青节,出外游玩,对于心理和生理健康,都有极大的好处,到处春和景明,草绿花红,生机勃勃,可以调整心态,可以激发生命的活力,何乐而不为。


 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,写了一首《和子由踏青》的诗,描绘了他的家乡在农历正月初七(人日)踏青的情景:“东风陌上惊微尘,游人初乐岁华新。人闲正好路旁饮,麦短未怕游车轮。城中居人厌城郭,喧阗晓出空四邻。歌鼓惊山草未动,箪瓢散野乌鸢驯,何人聚众称道人,遮道卖符色怒嗔:‘宜蚕使汝茧如瓮,宜畜使汝羊如麇?!啡宋幢匦糯擞?,强为买符禳新春。道人得钱径沽酒,醉倒自谓吾符神?!本哂邢簿缙盏氖堑朗肯蛉硕凳垡恢址?,说是可以祈取丰年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蜀地的踏青习俗。


  唐朝人还时兴在立春这天出游,“下直遇春日,垂鞭出禁闱。两人携手语,十里看山归。柳色早黄浅,水文新绿微。风光向晚好,车马近南稀?;⌒ο喙?,不惊鸥鹭飞”(唐·白居易《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》)。宋人亦喜欢在立春日出外踏青:“马蹄残雪未成尘,梅子梢头已著春”(宋·陈师道《立春》);“春到燕山冰亦消,归骖迎日喜骠姚”(宋·苏辙《春日》)。


  《金瓶梅》第九十七回中,“清明节新寡妇上坟”,则知这踏青节正在“三月清明佳节”。


  每逢春季,如果又恰逢是假日,人们往往结伴去郊外踏青,一览春景,以消解工作中的紧张与疲劳。


  插柳枝

  清人杨韫华在《插柳枝》一诗中写道:“清明一霎又今朝,听得沿街卖柳条。相约比邻诸姊妹,一枝斜插绿云翘?!?/p>


 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古代清明节民间插柳条的习俗。民谚中还有这样的话:“清明不戴柳,红颜变皓首”;“清明不戴柳,死后变黄狗”。


  《梦华录》载:“清明节,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,前一日为之炊熟,用面造枣锢飞燕,柳条串之,插于门楣,谓之子推燕……四野如市,往往就芳树之下,或园圃之间,罗列杯盘,互相劝酬,都城歌儿舞女,遍满园亭,抵暮而归?!巫蛹匆匝盍踊ㄗ按囟ド?,四垂遮映。”


  可见柳条既插于门楣上,亦装饰在轿顶。而以柳条插戴于头上,却是唐代李治所创。据说他在渭水岸边祓禊,把柳条挽成圆环分赠群臣以作驱邪之用,以后此风便延续下来。


  这什么偏要插戴柳条呢?


  一方面三月柳枝新绿,是一种很美丽的装饰品。但更重要的是柳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,具有避邪的作用,佛经中称柳为“鬼怖木”。据《灌顶经》所称,禅拉比丘曾以柳枝咒龙,观音又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。后魏的贾思勰在《齐民要术》卷五中说:“术曰: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,百鬼不入家。”清明亦是鬼节,古人借柳枝辟邪却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

  此外,民间还有另外一种传说。


  宋词人柳永,官至屯田员外郎,世称柳屯田。他善为歌词,通晓音律,教坊乐工每得新腔,必求他填词,而且很快就传唱开来。他曾客居扬州,当地教坊多唱柳词,凡唱柳词的歌妓无不红极一时。柳永死后,每至清明,歌妓们率往墓前致祭,祭罢则在路边折柳簮发作为悼念。以后这种插柳枝的习俗便传承下来。


  但因李治倡导插柳在前,此说恐是后人的附会。

责编:周媛

  下载APP